返回

妙法莲华经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7章 第107集《妙法莲华经》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壬二、叹经法 分二:癸一、就法略叹;癸二、约喻广叹

《妙法莲华经》 诸位法师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百四十七面,我们看壬二的“叹经法”。

这一科是迹门的最后一品,叫做<安乐行品>。佛陀讲完这个迹门的内容以后,用安乐行来作一个总结。

天台智者大师把整部《法华经》分成两大部分:前半段叫做“约迹门开权显实”,这个是讲的佛陀的智慧;后半段就是“约本门开近显远”,讲的是佛陀的功德。所以,整部《法华经》就讲两件事情:什么是佛陀的智慧,什么是佛陀的功德。智慧是一个因地,功德是一个果地,所以就串成了整个一佛乘的因果。我们这一科是讲到因地的最后一科。

佛陀为什么能够成佛呢?他当然不是因为布施而成佛,他也不是因为持戒而成佛。就是他在布施跟持戒的时候有甚深微妙的智慧,所以他成佛了。所以,整个六度的核心就是般若波罗蜜,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开示悟入佛的知见。

那么什么是佛陀的知见呢?当然,在迹门,前面我们讲很多了,就三周说法,法说、譬喻说、因缘说,这三周都是在讲佛陀的智慧、佛陀的知见。蕅益大师那种大智慧的境界,他用四个字来总结什么是佛陀的智慧,四个字而已,叫做“会权入实”。就是我们如何把三乘的权法导归到我们内心的一念心性的实法,简单讲就是这样。我们一个生死凡夫,我们需要三乘的四谛、十二因缘、六度,来加强我们的正念,来了生脱死。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透过智慧的观照,把三乘的修学会归到心性去。

举一个例子。比方说你修布施,如果你没有学《法华经》,从三乘的角度,你只能从众生知见来修布施。好,那么众生知见是怎么回事呢?就是你必须面对现实中的因缘所生法。那么从因缘的角度我们凡夫是怎么回事呢?业障深重,颠倒妄想。这就是我们的知见。那没关系,我业障深重,但是我仰仗布施这个法来加持我,让我成就富贵。所以,我们今天没有学《法华经》,我们所有的修学只有四个字而已,叫做“心外求法”。就是我自己没有能力创造功德,我什么都不是,但是没关系,我仰仗三宝的加持力,来创造我的资粮,让我离苦得乐。这样子修学就很慢了,因为一旦堕入到众生的知见,堕入到因缘所生法,就意味着我们必须面对无量无边生死轮回所累积的业力、所累积的妄想,那对我们来说就很难修行了。

在《法华经》,佛陀知道我们凡夫有这个问题,所以开权显实。就是说,其实我们现在需要用权法来忆佛、念佛,了生脱死,但是你也可以用佛陀的知见来修习权法。就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众生的知见转成佛的知见。

那众生知见怎么转呢?靠智慧引导。就是你要先观心,观察你那念打妄想的心,你用即空即假即中的智慧去观察它。即空,就是清净本然,达妄本空,本来就没有妄想;即假,就是知真本有,你虽然是清净,但是你具足无量的性功德。所以,当我们用智慧来观察我们这念妄想的时候,我们发觉,这个妄想的本质是又清净,是又具足,那等于是佛心。佛心就是我们修行的因地。你说,我一天到晚打妄想,我怎么有佛心呢?你错了。我们没有佛德,佛陀这种三身四智无量的陀罗尼的功德,我们没有,但是佛心我们是具足的。就是我们跟佛陀都是具足一念心性,只是他开显了,叫做功德成就,我们没有开显,叫做本性具足,就差在这里。

所以,当我们修学三乘的权法的时候,你先透过一种观慧调整心态,你先不要管你的内心的作用。就是你无量劫来累积了这些灰尘,这别管它,你先注意你的本质,就是你的本来面目是怎么回事。当你没有轮回之前,当你没有惹这么多尘埃之前,到底什么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这是我们要注意的。而这个是整个《法华经》的因地的修学,就是把生命回归到原始点。这个时候,我们一念心性,就站在佛陀的同一个立足点来修行。那叫做什么?那叫做心力不可思议。

诸位!你的修学,你是用两种力量在修学。你拜忏的时候,你知道你能拜忏的心不可思议,所修的忏法不可思议;你念佛的时候,你知道你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不可思议。而别人只有一种力量。所以,你不学《法华经》,你的修学就永远是一种力量,一种力量在修学。

而修《法华经》不是。他内观真如,把自己的心调到佛陀的心,然后呢,外顺弥陀。所以,这样子就形成一个所谓的《法华经》的经题——“妙法”莲华经,你就是一种莲花式的修学。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