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从地涌出,住在空中”。
这些本门弟子出现的时候有两个特点:第一点,功德具足。我们前面看到本门弟子出现的时候是大神通、大智慧、大福德庄严,那都是久修的法身菩萨。第二点,这些本门弟子,这种大功德庄严的弟子,对释迦牟尼佛是事以师礼,用事师长的态度去恭敬释迦牟尼佛。这表示说,这些本门弟子跟释迦牟尼佛是有师生关系的。
所以,他一方面功德庄严,一方面事以师礼,也就引起了释迦牟尼佛这一期教化的迹门弟子的疑惑了:就是这些大功德的庄严的法身菩萨,到底跟释迦牟尼佛过去世结下什么因缘?由这当作一个发起,发起序。
戊一、此土菩萨疑问 分二:己一、长行疑念;己二、偈颂正问
我们看弥勒菩萨代表大众提出疑问。疑问里面有两段,先看此土菩萨的疑问,后面再讲到他土菩萨的疑问。此土菩萨就是指的释迦牟尼佛应化以后……这些菩萨当然不是这一期成就的。其实,真正释迦牟尼佛迹门的弟子是声闻众,就是这一期的这些舍利弗、目犍连尊者等,从一个生死凡夫、外道开始学佛,到证得阿罗汉。那么弥勒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这些是怎么回事呢?他们早就是菩萨了,他们是来亲近释迦牟尼佛的应身佛,所以也算是此土的迹门弟子。那么弥勒菩萨就代表这些所有的迹门弟子提出疑问。疑问里面分成两段:第一段,长行的疑问;第二个,是重颂。
己一、长行疑念
尔时,弥勒菩萨及八千恒河沙诸菩萨众,皆作是念:我等从昔已来,不见不闻如是大菩萨摩诃萨众,从地涌出,住世尊前,合掌供养,问讯如来。
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知八千恒河沙诸菩萨等心之所念,并欲自决所疑,合掌向佛,以偈问曰:
我们先看长行方式的疑念。就在这些从地涌出的菩萨在空中现前,然后用身口意去供养释迦牟尼佛以后,这个时候,弥勒菩萨以及法会当中的本土的八千恒河沙的菩萨,心中共同有两个疑惑:
第一个,“我等从昔已来,不见不闻如是大菩萨摩诃萨众”。我们知道,这些大菩萨,法身菩萨,都不是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化的,但是他们是在这个时候来亲近释迦牟尼佛,听他说法,来辅助释迦牟尼佛的迹门佛的教化。那么这些法身菩萨他们是怎么样?他们是可以“千百亿化身”的,所以他们不是只有亲近释迦牟尼佛,他们经常是遨游在十方世界,亲近十方诸佛。但是这个地方有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出现,就是说,即便我们这些法身菩萨,长时间地亲近十方诸佛,但是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些从地涌出的菩萨,甚至于也没有听过他的名号。不见其人、不闻其名,这个很特别。这第一点。为什么都没有见过这个人,也没有听过这个人的名号呢?这第一个,这问人。
第二个,问事。这些法身菩萨,从地涌出,住在世尊前,对世尊合掌供养,问讯如来,事以师礼,那是为何而来?
第一个问人,从何而来?第二个问事,为何而来?问两件事情。
这个时候,当然不是只有弥勒菩萨有这样的疑问,乃至于八千恒河沙诸菩萨等心中都有共同的疑问。弥勒菩萨一方面自己想要解决心中的疑惑,一方面也要解决大众的疑惑,所以合掌向佛,来向佛陀请问。弥勒菩萨的疑惑主要有两点:
第一个,不知其人。就是说,我们是法身菩萨,我们是经常以千百亿化身来亲近十方诸佛,有太多的亲近诸佛的经验,那么为什么从来没有见过这些菩萨呢?其实,从古德解释里面,他们是有见过,但是他们不知道其人,不闻其名。表示什么?按照菩萨的情况,低位不知高位的境界,就你低阶的,你看到高阶的,你不知道这个菩萨的本来面目。就好像观世音菩萨的示现,观世音菩萨有好几种示现,其中有一个叫鱼篮观音,他就示现作一个卖鱼的妇女,整天拿一个鱼篮子在市场里面卖鱼,趁这个机会来摄受众生。那么你今天一个生死凡夫,你看到鱼篮观音,你会知道他是观世音菩萨吗?你当然不知道。所以,你整天跟他买鱼,但是你跟他讲说,我从来没有看过观世音菩萨。其实你跟观世音菩萨经常见面。这个就表示什么?表示从地涌出的菩萨的水平、境界,是高过弥勒菩萨,所以他才说“不见不闻如是大菩萨摩诃萨众”。就是这些法身菩萨的水平是超过弥勒菩萨的,是这么一个情况。第一个,不知其人。
第二个,不明其事。就是他们为什么来了以后向释迦牟尼佛身业的礼拜,口业的赞叹,意业的皈依,事以师礼,这事因缘何在?不明其事。
这提出两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