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妙法莲华经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25章 第125集《妙法莲华经》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他也可以分辨得出来。他在佛堂静坐的时候,也能够知道远方的火声、水声、风声。这个是灾难,三种灾难的声音,台风、水灾或者是火灾,各种恐怖的声音。他也可以知道地狱、畜生、饿鬼所发出的痛苦的声音。他也可以听到出家的比丘、比丘尼,这个声闻众的诵经、打坐这种寂静无为的声音。他也可以知道四圣法界,声闻、辟支佛、菩萨、佛陀,他们修行或者说法时候所发的声音,他能够一一地听闻,而且一一地了知,加以分别。

我们看最后的结示。

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内外所有诸声,虽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净常耳,皆悉闻知。如是分别种种音声,而不坏耳根。

总而言之,这个得到清净耳根的人,在三千大千世界之内,所有的声音都能够清楚分明。他是怎么听到呢?就是用父母所生的业报身。但是他虽然业报身,他内心有清净的功德,所以皆悉闻,而且皆悉知。

那么他是怎么样闻知呢?他能够去分别十法界声音的差别,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坏耳根——他不生取着。这个人不可思议,这中道的即空即假即中!我们凡夫听到什么声音,就住在这个声音的影像上,所以我们的耳根就被破坏了。本来我们的六根是周遍、是圆融的,结果我们看到什么,就跟强力胶一样,就住在上面,就把自己给包住了,这叫坏耳根。什么叫坏耳根?就是你贪求什么样的影像,这个东西就把你耳根的功能给破坏了,你自我障碍了。他能够了了分别而不生取着,所以他不坏耳根。

那么,有关这一点,“了了分明,不生取着”,我们看附表第四十四,这个耳根清净是怎么成就的,我们说明一下。六根的道理都一样,你知道一根怎么样进去回光返照,去恢复本来面目,你六根的道理都一样,只是所缘境不同。

好,我们先把它念一遍: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我们常常说,调伏攀缘心,最好的方法就是把真如给唤醒,就回光返照。关键是怎么唤醒真如呢?这有点笼统。其实它是可以从六根进去的,因为你六根就是真如对外的六个窗口。那么在《楞严经》,它特别强调耳根,因为耳根是最容易去修圆通的,理由很多,我们这里就不说了。

耳根的圆通,它第一个,“初于闻中”。第一个你要锁定你的所缘境,你不能够广泛的对六根,那你这样就修不起来。因为你一定要集中一个根,从听闻当中的耳根下手。

怎么下手呢?两个重点:第一个,入流;第二个,亡所。

“入流”就是你的观照力。《法华经》说到底,还是你的内善根是关键。内善根是怎么来的呢?当然了,不是你整天坐那边打妄想,你要能够学习《法华经》,大乘佛法的不思议境,你要有清净的传承。你学习《法华经》以后产生内观,内观以后就怎么样?慢慢地入于真如佛性之流。我们凡夫的内心是入于打妄想之流,颠倒妄想之流,就是顺生死流。那现在回光返照,“入流”,就透过内观开始回光返照,进入了真如法性之流。

那结果呢?结果就“亡所”。“亡所”,这个耳根的所缘境——它的“所”是什么?当然是声尘。我们的耳根无量劫地流转到现在,我们没有一个耳根是清净的,因为沾了太多灰尘——我们过去生喜欢什么样的音乐,讨厌什么音乐;我们过去生喜欢别人说什么样的话,讨厌说什么样的话。这个就坏了耳根。

那怎么办呢?我们回光返照以后,回到真如的理性以后,就内调心识、外脱声尘。向内消灭攀缘心,这个是根本。我们常常说,消灭攀缘心就是忆念真如,就是你不断地告诉你自己:我的攀缘心是不存在的;我内心本来清净、本来具足,我干嘛去攀缘?

我们为什么喜欢攀缘?诸位你想想看,为什么你喜欢攀缘?因为你认为外在的人跟事会给你快乐,你这样认为。就是快乐是追求的。这个是我们生命最大的错误。快乐要是可以追求,那你就不要修行了,你去追求就好了,那就各凭本事了。欸,那这个人会成功,跟他追不追求没有关系。他如果有福报,他不求,福报也会出现;他要没有福报,他怎么求也没用。所以追求只是一个助缘。但是我们一般人不知道。

就是说,其实我们内心本来具足,你不需要追求,你只要去修。比方你喜欢福报,欸,没关系,你不要去追求,你也不要跟谁去搞好关系,都不需要,你去修布施。你这个布施的业,它是修德会去创造性德,你就把你心中的布施功德显现出来。这很简单,跟你追不追求没有关系。我们过去的错误就是认为说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