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妙法莲华经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33章 第133集《妙法莲华经》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实。

本经也是这样,佛陀要你在面前发愿:我要让一切众生普得闻知。但实际上呢?实际上要善巧方便。他要不能够接受,你就把安乐道、解脱道告诉他就好了。是这么一个情况。整个<嘱累品>就是,第一个因地发心,第二个善巧方便,来作一个总结。

乙二、约化他劝流通 分四:丙一、勖弘法之师;丙二、勖受法弟子;丙三、明咒护;丙四、明人护

我们看下一品。这一品就是<药王菩萨本事品>。我们看三百二十七面。前面一科叫做“付嘱流通”,这一科叫做“约化他劝流通”,总共有五品。

为什么叫约化他劝流通呢?就是以下佛陀列举了诸位法身菩萨,他们依止了悲、智、行、愿四大功德,来种种地教化众生,以此菩萨教化众生,来勉励我们好好地跟他们学习。他们在化他当中是怎么化他的,我们要跟他们学习他的精神。“约化他劝流通”总共有五品,从<药王菩萨本事品>一直到<妙庄严王本事品>,有五品。

丙一、勖弘法之师 分四:丁一、宿王请问;丁二、如来垂答;丁三、闻法利益;丁四、多宝称赞

我们先看第一品,丙一的“勖弘法之师”。这个勖就是勉励。这一段就是勉励未来世中弘经的法师应当向药王菩萨学习。他有什么特点呢?轻生重法。他的一个轻生重法,“我不爱身命,但惜无上道”,学他这种精神。

我们看附表。附表四十九,<药王菩萨本事品>。我们也是分成两段。先看第一段,“解释品目”。

一、解释品目

观药王药上菩萨经云:昔名星光,从尊者日藏闻说佛慧,以雪山上药供养众僧,愿我未来,能治众生身心两病,举世欢喜,号曰药王。大佛顶经云: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口尝娑婆世界所有药味,承事如来,分别味因,从是开悟,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此品明一切众生喜见菩萨,顿舍一身,复烧两臂,轻生重法,命殒道存;又则举昔显今,故名< < 本事品> > 。

我们解释一下。先看药王菩萨他名称的由来。

“观药王药上菩萨经云。”药王、药上是两个兄弟,他们同时出家修行,一个叫药王,一个叫药上。在过去有一个居士叫做星光居士,这个星光居士是一个医术非常高明的医生,他后来跟一位尊者,叫做日藏菩萨,他是一个菩萨比丘。那跟这个菩萨学什么呢?学中道的智慧。中道智慧就是《法华经》的智慧,就是从诸法因缘生提升到诸法无生,从无生当中而万法唯是一心,即空即假即中。那么他听到中道智慧以后,就是起欢喜心了,发了菩提心了。发了菩提心,就用雪山上面这种最珍贵最美好的药来供养大众僧。而且重要的是他发愿:愿我未来,我不但能够治众生的身,我还要能够治众生的心,治众生的身心两病。这个时候“举世欢喜,号曰药王”。

,!

所以,一个人的名称,菩萨的名称,就跟他的因地发愿是有关系的。他发愿用药物来供养大众僧,所以他就得到这个药王的名称。这是名称由来。

第二个,我们看他的开悟过程。

“《大佛顶经》云:我无始劫,为世良医。”药王过去他就是生生世世做医生的。那做医生怎么办呢?“口尝娑婆世界所有药味。”因为每一个药的味道就产生它不同的治疗的效果。后来“承事如来”,如来就开导他。佛陀度化众生是最善巧的,就你今天做一个医生的,你就就路还家,你这个因缘所生法对味道特别敏感,那好了,就“分别味因”。

反正法身,就像《楞严经》说的,法法消归心性,每一个法门都可以回归心性。因为你当初就是一念心性,然后向外流转。虽然每一个人流转也不太一样,有些人一念妄动是从色法流转,他对色法特别执着;有些人从感受流转。没关系。那么回家也是一样,你过去跟什么熟悉,那你也可以从色受想行识五蕴回家。

你生生世世跟味道的缘,跟这个舌根接触味道这个地方缘结得特别深,那就不用改变了,就就路还家了,就是“分别味因”。你不要去注意它的味道,要知道这个味道的起因。你尝到苦味的时候,你要问你自己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这个味道怎么有苦因呢?这个味道为什么是苦的?你尝起来为什么是苦的?

你说,它本来就是苦。它本来就是苦,你不去尝它,你也感觉不出苦的味道出来。所以,哦,原来是唯心所现。就是,这个味道是你心中本具的,你本来就具足酸、甜、苦、辣的滋味,假借这个东西,这个黄连的因缘去刺激你,所以你的心中就现出苦味出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