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都不执着的时候,你可以去体验看看。你看你教化子女,你要是产生执着——欸,这个人就是没有善根!你看到的你的儿子,果然没有善根。他的好处你看不到。你一定要把他当作,你这个儿子或者女儿是如梦如幻的,你先不要对他有任何意见,你才能够知道他这个人有什么优点,什么缺点。就是你心先不能动。你一动念头,“一念方动乌云遮”,你看到你的儿子跟女儿就失去了真相,因为你被你的名言所带动了。佛陀不是。佛陀为什么能够马上看到你的根机呢?因为佛陀的心不动,让你的相状自然在镜子上面显出来。这就是佛陀为什么能够如此善巧地现身说法,因为佛陀安住中道实相。因为他安住心性,契合中道,所以佛陀才能够观机无谬。
这以下是结果。所以佛陀能够看出众生有“种种性”,就可以知道他的过去,他到底信解什么样的真理,他是什么样的五乘的根机。所以,他有任何的希望——他今生是喜欢快乐,还是喜欢解脱,还是喜欢菩提,有这种希望就带动他的行为,他就有各式各样的善恶的业习,最后他对未来的生命就有什么样的希望跟念想。
所以,佛陀因为安住在一念心性,产生中道的观照,他就知道你今生的善根力是什么样的比较强,所以佛陀才能够用五乘的差别因缘法,用譬喻、言辞来为你说法。这以上所做的佛事“未曾暂废”,简单讲就是,你的智慧影响你最后的结果。
你看阿罗汉,阿罗汉为什么他的结果,他不能现身也不能说法?因为他一开始就偏空。就是你一开始有我法二执,你就把自己局限了。我们可以从一个事情看得出来。你看佛陀降伏醉象,就很清楚看到佛陀的功德跟阿罗汉的功德。提婆达多要害佛陀,他想做新佛。他说佛陀是应该退休了,是一个旧佛。他怎么办呢?他把这个象灌醉,然后在释迦牟尼佛带弟子去托钵的时候,用棒子去打这个醉象。这个醉象本来就喝醉了,结果一疼痛的时候,就往佛陀的僧团的团体冲过去了。这个象是有大力量的。诸位阿罗汉看到这个时候是最容易产生一个人真实功德,因为那是一瞬间了,看到醉象以后,所有的阿罗汉都飞到空中,自我保护。只有佛陀无所畏惧,面对醉象,他的手伸出来,他入慈悲三昧,那么这五只手指现出五个狮子头。这个象再怎么醉,它看到狮子就醒过来了,就跪在地上。
我们要问大家一件事情,三乘共坐解脱床,阿罗汉的涅盘跟佛陀的涅盘,为什么阿罗汉看到事情的时候,他产生自我保护而不能改变外境,不能去度化众生,不能从空出假,他只能自受用,永远自受用?而佛陀为什么能够观机、现身、说法?因为佛陀的因地是中道实相。
诸位!我们现在对自己的因地有点不太在乎,但是你读《法华经》你就知道,这个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就是你的因地它直接影响到你的果报。所以这“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花很多时间去学大乘经典,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因地。因为你与其把自己的因地弄成了一个所谓的不圆满的种子,让你事后再来后悔、再来调整,你倒不如一开始就把这个因地的种子种对。就是你今天用中道实相,虽然花很多时间,但是你的因地是正确的,你的果报就正确。你看阿罗汉就是这样,同样是涅盘,为什么你的涅盘叫做偏空涅盘,佛陀的涅盘叫大般涅盘?为什么阿罗汉的涅盘不能现身,也不能说法,只能自我保护?
所以这个地方就说“巧说之由”。佛陀为什么能够现不同的身,为不同的根机作普门示现?因为他因地的时候就是“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因地真,所以果报圆。
这一点,我要对净土宗的修行者,给大家几个忠告。我们在成就往生的善根的时候,尤其你学过《法华经》,你最好把成佛的善根跟往生的善根结合在一起。
比方说有些人在厌离娑婆的时候,他用对立的角度。那么你今天对娑婆世界具足一种无常故苦、苦即无我的这种对立的痛苦来厌离娑婆,当然你也可以往生。但是你这个往生以后,你这个因地的种子是有问题的,二元对立的,你往生以后,你后面到净土的路就不好走了,尤其是你入了圣位以后就更难走。所以在凡夫位是最好调的,因为你入了圣位,你叫入正定聚,入了小乘的正定聚,你再回小向大相对困难。你现在是不决定,也是最好的时机,你这个种子还没有确定,譬如空中的羽毛是可上可下,你现在调整,可能听几堂课把道理弄懂就好。你一旦入了正定聚,你就有坚固的法执了。
所以,那怎么办呢?很简单,我们看这一段:“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若退若出,亦无在世及灭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