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妙法莲华经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15章 第115集《妙法莲华经》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乃至于内心欢喜佛陀安稳归来。就说了,“我等愚痴”,您老人家一离开以后,我们就被内心的烦恼毒药之所毒害。您老人家现在回来了,我们希望您能够救拔我们,再一次赐给我们寿命。这个包括了法身的智慧的寿命,也包括了福德的寿命。这就是增长法身寿命,也增长福德寿命。就正式向佛陀请法。

佛陀过去生来过娑婆世界,度化了一批人。度完一批人走了以后,留下这些人。到了两千五百多年前,就是今生的这一期度化的时候,就剩下两种人:一种是失本心者,一个不失本心者。那么这两种人根本是什么?都是有皈依的善根。这是很重要。有皈依的善根,你就能够再招感佛陀的出世。但是有些人只有皈依的善根,他失去了智慧的善根;有些人智慧的善根还在,这个就是当机众了。所以同样有皈依的善根,看到佛陀,“皆大欢喜,拜跪问讯,善安隐归”,就是身口意的恭敬,可以看得出来。但是这个结果就不同了。

辰二、喻说法

父见子等苦恼如是,依诸经方,求好药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捣筛和合,与子令服。而作是言: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恼,无复众患。其诸子中,不失心者,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尽除愈。

我们看经文。佛陀不但是现身,还说法。这重点了,说法。这个良医看到这些诸子中毒以后,“苦恼如是”,中毒以后就发作,就卧在地上。然后他马上“依诸经方,求好药草”,根据整个三乘的法门就配制各种药方。

这个药方有四种特色,“色、香、美、味”。“色”指的是大小乘的戒法。因为它有形相,它对身口的各种规范,这个是有形相可以去遵循的,叫做色。“香”指的大小乘的禅定。你内心一寂静的时候,就像你的内心释放一种香气,这种沉香、精油的香气,会让你的内心感到安稳寂静。就是释放香气,还安稳内心,就是指的禅定。“味”,这个味指的是大小乘的空性的智慧,小乘是我空,大乘是法空。当然《法华经》是什么?一心三观,中道的观慧。这种观慧都是有法味的,能够滋养你的色身的,法味。这个“味”指的是智慧,大小乘的智慧。这个“美”,就是这个大小乘的戒定慧法门有解脱生死的功能,所以叫做美。不像外道,是无益的苦行。这个医生所开的药,可以说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

当然,它制作过程,“捣”,捣就是用空性的智慧来破执。“筛”,就是假观的智慧来作一个拣别,你要由假观知道十法界因缘果报,知道什么是该做,什么是不该做,什么是助道,什么是障道,作一个助缘。那么把空性的智慧“离一切相”跟假观的“即一切法”把它合在一起。这个空性,当然从三乘的角度空性是正修了;这个筛,这个假观是助行。正助合行,就放入了这个药当中,给这个中毒的儿子服用。

这个父亲就说了:“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恼,无复众患。”不但是治疗病痛,而且不会再复患。这个时候,在诸子当中,不失本心者“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尽除愈”。

这个地方是说,这个现在的益物是从过去来的,就是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上一期也遇到了佛陀。但是因为上一期善根不具足,那佛陀一示现以后,对他们产生了刺激,所以到今生的时候,欸,善根成熟了,所以他们这一期变成当机众了。这是所谓的不失本心者。

所以在佛陀这一世,被度化的有两种人:

第一个,根利遮轻的。善根具足,烦恼轻薄的。比方说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一见到佛陀,七天之内证得阿罗汉果。这第一种,根利遮轻的。

第二种是根利遮重。他善根成熟了,但是他烦恼也很重。比方说央掘摩罗。央掘摩罗他是发愿要杀一千人,杀到九百九十九人的时候,杀到没有人了,这个村庄大家都跑光了。他一想,欸,还有一个人一定还在,他的母亲。就回去杀他母亲了。回去的时候佛陀在中间的路上现身,然后跟他开导,把他摄受了,结果他当下就证得初果,跟佛陀出家以后,也证得阿罗汉果。诸位!杀了九百九十九人,背负了九百九十九人的命债,他今生照样证得阿罗汉果,所以这个人,这善根不可思议,这个罪障不能障碍,就是根利遮重的。

这两种人都叫做“不失本心”。

就是说,只要你善根在,佛陀根本不把烦恼罪业当一回事,佛陀最怕的就是你善根不成熟。所以,你善根不成熟,你就算没有烦恼,没有罪业,就算是一个好人,也没有用。因为你不是一个道人。就是佛陀的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