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妙法莲华经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16章 第116集《妙法莲华经》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我常知众生 行道不行道

随所应可度 为说种种法

每自作是意 以何令众生

得入无上慧 速成就佛身

其实佛陀的法身常在,而且不但常在,更重要的是“我常知众生,行道不行道”。佛陀的法身能够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他可以知道你“行道”,你善根成熟,或者“不行道”,你善根不成熟。你善根成不成熟,你善根成熟到什么程度,佛陀的法身悉知悉见。所以“随所应可度,为说种种法”,只要你善根成熟的情况下,佛陀一定会为你现身说法,不管你在哪里。因为佛陀的内心是常作是念:我应该如何地善巧方便来引导众生,使令他成就无上的智慧而圆满佛道。这就是佛陀的法身常在,但是应化身要不断地灭度的道理。

我们看最后一个附表,附表三十八,众生见佛得度因缘。

有情界周遍 具障而缺因

二种决定转 诸佛不自在

—— 《摄大乘论》

从法身常住的观念,佛陀的法身经常地观照众生,那么为什么有些众生没办法蒙佛陀应化身的度化呢?

这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具障。你过去有谤法的罪业,谤佛、谤法、谤僧。这个你要忏悔了。净土宗我们要往生之前要修忏,把重大的罪业给忏除。

第二个,缺因。你缺乏见佛闻法的善根。你不是只有念佛,你要有皈依的善根,你要有往生的善根。你要有这种善根力,这种善根就是智慧,你才有办法招感佛陀的现身说法。

第一个,你要破障;第二个,你要有善根。

第三个,二种决定转。二种决定转就是造业决定跟得果报决定。你这个罪业不能够怎么样?产生决定的转,就是产生增上,辗转增上,尤其是四根本重罪。就是说,带业往生,你可以有罪业,但是只能够允许你过去有罪业。就是,这个罪业你必须怎么样?是不增长业。带过去的业。如果你这个造业决定,就是你这个业还在辗转相续,那这个业力就障碍你往生了。就是你这个业不断增上,这个果报也会增上,所以你要有一定的调伏力。

就是你要忏悔,有善根,要调伏自己的烦恼跟罪业,否则,这三个只要有其中一个,“诸佛不自在”,佛陀不能自在地现身说法。

我们看<如来寿量品>,到此为止,我们要赞叹佛陀的这种度化众生的模式非常圆满。第一个,法身常住,月亮高挂,就是平等地摄受一切众生,“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他不是法身而已,他应化,因为法身不能教化,他只能观照我们,所以佛陀必须要不断不断地片片段段地示现,来使令我们一期一期地,一期的度化度走了,然后再激发下一期善根;再度走,再善根。这种片段的教化,非常适合我们凡夫的修学。

有一个禅师,他去参访石霜禅师。石霜禅师在闭关,所以没有去亲自见他,就中间隔了一个幕帘,一个帘子,给他开示。开示完,这个禅师就请教石霜禅师说:“咫尺之间,云何不见?”就说我们距离这么近,为什么我见不到你呢?石霜禅师说:“遍处不曾藏。”他说我石霜,我是周遍法界的,我从来没有隐藏我自己。

这个禅师基本上没听懂。他离开以后,又到了雪峰禅师那里去问,说我过去怎么怎么地参访石霜禅师,我说“咫尺之间,云何不见”,他老人家回答“遍处不曾藏”,是什么意思?雪峰禅师又补了一句,他说:“何处非石霜?”

禅宗这个意思是非常奥妙,你要把它参懂了,你净土宗你就知道怎么样往生了。就是说,这个禅师提出一个问题:咫尺之间,云何不见?所以这个禅师把见佛、见到善知识,他安立在六根的见。你看,这是眼睛见到,是吧?你用眼根来见,那就糟糕了。所以这个石霜禅师就敲打他一下,“遍处不曾藏”,你要见我,你内观真如我们就相见了,那心心相印感应道交就相见了。但这个禅师没听懂。他又问这个雪峰禅师,雪峰禅师跟他补一句,“何处非石霜”。所以这个地方这种内观跟外缘就很重要。

我以前读《金刚经》,说是“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我没有真正懂。但是我这次看完<如来寿量品>,我真懂了。就是,你要用攀缘心去见佛陀,用六根来见佛,这个人就是“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你永远见不到如来。

净土宗也是这样。临命终的时候,你开始释放你的六根,你想要眼睛见到,耳朵听到佛陀,那你就永远见不到佛陀现身了,永远见不到,你方向搞错了。见佛哪是用六根?用善根见佛!我再讲一次,我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