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天下大势之变
建安十三年,寒冬的凛冽气息笼罩着大地,长江之上战船罗列,一场决定天下走向的大战一触即发。林小羽站在东吴水军的一艘楼船之上,望着远方那遮天蔽日的曹军舰队,心中波澜起伏。
在这之前,林小羽凭借着对历史的了解和现代知识的运用,在东吴已经站稳脚跟。他协助周瑜训练水军,改良战船的构造,将一些简易的水密隔舱技术引入,使得东吴战船的稳定性和抗沉性大大增强。同时,他还向将士们传授风向、水流等自然知识,以便在水战中更好地把握战机。
曹操那边,听闻东吴有林小羽这一号神秘人物,也派出了细作多方打探。当得知林小羽竟似知晓天文地理、奇门遁甲之术,心中不免忌惮。荀彧向曹操进言:“此人或为我军此番南下之变数,当设法除之。”曹操点头称是,却又对林小羽的才能颇为欣赏,有招揽之心,故而在暗中谋划,一方面准备在战场上击败东吴,另一方面也想着若能生擒林小羽,为己所用,大业可成。
大战前夕,东吴内部对于战和之事仍有争论。主降派以张昭为首,认为曹操势大,难以抗衡,不如归降以保江东平安。而周瑜、鲁肃等主战派则坚决主张一战,林小羽自然是站在主战一方。他在军议上慷慨陈词:“曹操虽号称百万之众,然其军队多为北方士卒,不习水战,且远道而来,士卒疲惫。我东吴据有长江天险,水军精锐,若能把握战机,必能破曹。且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此时不战,更待何时?若降,江东父老必将陷入水火之中,我等又有何颜面苟活于世?”一番话掷地有声,坚定了孙权的抗曹之心,也让众多将领热血沸腾,纷纷请战。
此时的林小羽,不仅在军事上为东吴出谋划策,在民生方面也有所建树。他深知战争对百姓的伤害,于是建议孙权在后方组织百姓进行生产自救,囤积粮草,同时设立医馆救治伤病士卒和百姓,这些举措让东吴的后方得以稳定,民心归附。
在感情上,林小羽与孙尚香的感情也逐渐升温。孙尚香虽为女子,却有不输男子的英气和豪情。她对林小羽的见识和谋略钦佩不已,时常缠着林小羽学习那些新奇的知识和武艺。林小羽也倾囊相授,两人在相处中情愫暗生,孙尚香的温柔和果敢成为了林小羽在这乱世中的一抹温暖慰藉。
随着战鼓敲响,赤壁之战正式爆发。林小羽与周瑜一同坐镇指挥,他们利用曹军战船相连的弱点,等待着东风的到来。这东风,林小羽虽知晓历史上会出现,但心中仍不免有些忐忑。终于,那东风如期而至,黄盖率领着满载易燃物的战船向着曹军舰队冲去。一时间,火光冲天,曹军大乱。东吴水军趁势出击,喊杀声震耳欲聋。
林小羽在战场上指挥若定,他根据风向和水流的变化,不断调整东吴战船的阵型,让曹军难以招架。而曹操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残军狼狈逃窜。赤壁之战的胜利,让东吴的声威大振,也奠定了天下三分的雏型。
战后,林小羽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曹操虽败,但北方根基仍在,刘备也在荆州之地悄然发展势力。他向孙权建议,一方面巩固东吴在江东的统治,加强水军建设,另一方面与刘备保持联盟,但也要对其有所防范。孙权深以为然,采纳了他的建议。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小羽投身于东吴的建设之中。他引进新的农业技术,改良农具,提高粮食产量;在商业方面,鼓励贸易往来,加强与海外的交流,使得东吴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同时,他还广纳贤才,开办书院,培养人才,为东吴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势力迅速扩张,先是夺取益州,后又进军汉中,与曹操形成对峙之势。东吴内部对于刘备的壮大也产生了分歧,有人主张趁刘备羽翼未丰之时,出兵夺回荆州;有人则认为应当维持联盟,共同对抗曹操。林小羽陷入了沉思,他知道历史的走向正在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发生微妙的变化,如今的局势已不再是简单的历史重演。
他仔细分析了各方的利弊,认为荆州之地关乎东吴的安危,若被刘备完全占据,日后必成大患。但此时贸然出兵,又可能破坏孙刘联盟,让曹操有机可乘。于是,他向孙权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与刘备谈判,以荆州部分地区的管辖权换取刘备在其他方面的让步,比如共同出兵北伐曹操,划分战后的势力范围等。孙权觉得此计可行,便派遣鲁肃前去与刘备商议。
刘备这边,诸葛亮也深知孙刘联盟的重要性,但荆州对于蜀汉的发展同样关键。在谈判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