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到古代深山我靠挖野菜发家致富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4章 转移物资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何春花被这话堵的一噎,干笑两声,

“就算他不愿意,还有大牛家两个小子。”

说完,又拍拍自己扁平的胸脯,跟他保证,

“实在不行我就再给你生一个,从肚子里怀上她你就开始教!”

“你这个女娃子,说话怎么……”柳大夫气的直拿手指头点她。

随后,又叹了口气,“罢了,且随你走一趟!”

劝动这个倔老头,何春花也是大松一口气,忙不迭的点头,“那你收拾东西,我们在山脚下汇合。”

柳大夫冷笑一声,“还有什么可收拾的,都被人抢光了!”

说完,也不管呆立在原地的何春花,背着手进了里屋。

何春花也是没想到,听说些柳大夫平日里没少给村里人帮忙,他给村里人看诊是从不收费的,只收些草药钱。

有些人家一时付不出银钱,他也允许别人拿着鸡蛋粮食来抵。

如今,村里人连他的东西也抢,人真的是为了活命,礼义廉耻都可以不要了!

何春花顾不上唏嘘太久,转身往外走。

出了门,何春花从怀里掏出一个麻袋,便往地里走。

村里那些人家她也不熟,倒是不用如无头苍蝇一般乱窜了,还不如找些能吃的东西。

他们李家村在大越国到中部偏南地区。

虽然冬日里也会下雪,但是倒没有像北方那样,一到冬天冻的寸草不生。

他们这里,是一年两种。一茬油菜或者小麦,一茬水稻。

眼下地里的油菜这些才到人的小腿高,但是有些菜地里种的萝卜白菜却能熬过整个冬天。

这也是村里人冬天唯一的蔬菜。

这一点倒是跟何春花在21世纪的家乡差不多。

小时候家里没什么吃的,便是萝卜白菜一锅炖,人吃完了再加点糠,就是猪食。

那味道,隔老远都能闻到,一整天打嗝儿都是萝卜味儿,谁吃谁知道!

何春花对这两样深恶痛绝。

可当她在山上吃了小半个月的光米饭时,却又觉得,能吃点叶子菜也是幸福的。

再说这个东西也好保。

山上的雪地就是天然的冰箱,往雪堆里一埋,吃上大半个月也不会坏。

很显然,何春花能想到这是好东西,村里人自然也不会放过。

一连跑了几块菜地,明显是被他们走之前都薅过一遍。

不过在这个时候,村里有牛车的人少,全靠人力去扛。

显然他们也带不走全部,自然是先紧着最要紧的拿。

这倒是便宜了她这个捡漏的。

何春花一路走走停停,也算摘了大半袋萝卜白菜。

眼看着麻袋越来越大,太阳也已经快完全落山。

何春花也不得不放弃继续搜寻,转身往山脚走。

柳大夫已经等在山脚的路口,背上背了个包袱,估摸着装的衣衫。

手里拎着一摞发黄的书,便再没有其他。

见着何春花,柳大夫胡子便是一翘,“看什么?我家里连锅碗瓢盆都被那群畜牲抢走了!”

何春花生怕自己开口说些不合时宜的话,不小心伤害到这倔老头的自尊心。

便头也不抬地将背上麻袋放下,一屁股坐到麻袋上,歇了口气儿才安慰他,“没事儿,我们山上啥都有。”

话音刚落,便看着赵婶子婆媳两人出了自家院门往这边走。

两人各背着一个大包袱,胳膊上挎个大竹篮,里面放着些镰刀剪子菜刀等等,杂七杂八的装了个满满当当。

连脖子上都挂着干辣椒,玉米干豆角之类的。

将两人脖子压的头都抬不起来。

这些是农家人自己留的菜种子,估摸着两人是已经把家里的种子都带上了。

几人碰了头,互相说了下自己都拿了什么。

便歇了话头,只等另外两人来。

几个人在寒风中吹的瑟瑟发抖,李满仓两个却迟迟未归。

赵氏两个急的不停伸长脖子往村里看。

何春花心里也是着急不已,眼看着天就要黑了,一咬牙,冲几人说道:“我们先走!”

听了这话,赵氏更急了,“我们不等他们了吗?”

他儿子可还在村里呢,家里现在就只剩下他这一个使得上的男丁,全指望他了。

“我们先上山转移东西,时间不多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