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了,而且意大利还有不俗的海军力量。只不过以内同盟国开出的价格比较高。。而且一直占据场面上的优势,秉承着最大收益和站在胜利者一边的原则,意大利没反水。。…。
不过吗,现在情况似乎有些不一样了。通过最近的谈判和从各种渠道收集上来的消息,意大利似乎和德奥之间闹出了一些分歧,而随着情报工作的深入,英法等国对于同盟国内部的分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意大利和华夏的有意泄露下,英法知道了双方对于北非问题的分歧,意大利想要尽可能的保住自己控制区域,其中包括突尼斯、阿尔及利亚东部和埃及西部的部分地区。同时还有马耳他岛。但是德奥似乎希望意大利放弃埃及和阿尔及利亚的权益,来换取德奥两国控制埃及和苏伊士运河的目的。
很快。英法又收到了一条更为惊人的消息,意大利和华夏进行了沟通,而华夏方面也倾向于意大利的意见。这个消息透露出来的信息量可是有点大,这意味着华夏对德国的不满!而要是这些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导致什么样的变化呢?不用多。只要华夏削弱对德出口。就够德国喝一壶的了,毕竟进行了5年的战争,再多的储备也受不了这样的消耗啊!本来就不甘心的协约国顿时来了精神!即使意大利不能火线反水。但是只要一些关键的地方不落到德国人手中就可以了。所以协约国趁机在会议上向德国施压,而意大利对此的不闻不问更是让协约国高兴,轴心国紧张。。…。
而这还只是在谈判桌上的表现,随后意大利海军借故战舰需要修正,照会德奥两国准备让意大利舰队回到本土。这绝对算的上一发重磅炸弹,甚至在某些人眼中完全可以算的上分裂的前奏!当斯佩伯爵听闻这件事后,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立即核实这件事。随后与本土联系请求下一步的行动。如果意大利人在这个时候撤军的话,那么同盟国地中海舰队能动用的战舰也不过6艘!三艘俾斯麦级战列舰一艘趴窝动不了,另外两艘也需要大修。而当德皇得到了消息后,也终于意识到现在的意大利也终于有所行动了。但是有一点他不明白,难道意大利就不怕同盟国战败后自己也受到损失吗?
正常情况下,意大利自然是害怕的,但是在华夏的协调下,当英法特使密会意大利特使后。意大利的安全得到了一些保证,英法表示只要意大利在随后的行动中保持中立,事后协约国集团不会追究意大利的责任,而且意大利将继续可以保持在巴尔干地区除希腊之外的实际控制地域。如果这仅仅是口头表示,那么签署了协议,这些东西都算不上数的,毕竟这是密约,密约最吸引人同时又是最致命的一点就是双方都可以毁约而不用担心受到名誉上的损失和道德上的指责。但是因为华夏的存在,改变了这一点,让意大利有恃无恐!…。
。…。
就在密约签订后2天,华夏外交部和意大利驻华大使表示,在新的一级天津级战列舰服役之后(即华夏的16寸重炮战列舰)华夏可以在2个月之内向意大利出售2艘龙武级战列舰!意大利有权选择要或者不要!并且如果意大利购买的话,华夏可以为其提供低息贷款!消息一方出,世界震惊!这字里行间中就透出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华夏对意大利的支持绝对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在协约国看来,这份生命等于华夏给意大利的背书,如果当意大利决定中立后,协约国想要毁约的话,那就要好好掂量一下这样做的代价了!意大利购买的第一艘龙翔级战列舰在历次海战中要为至少4艘协约国主力舰的战沉负责,要是再得到2艘的话,那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同盟国也有些坐不住了!
意大利想要撂挑子不干了!而华夏似乎也站到了意大利一边!从陆军战场上来看。。意大利陆军开始将部分部队撤回本土,而对面的法国人也心照不宣的撤出部分主力用到了和德国人的战线上,海军方面第谷再接到了总部的电报后,立马就脱离了德奥西等国舰队踏上了返乡之途!意大利的反应之激烈超乎了德奥等国的想象,而华夏如此旗帜鲜明的支持意大利更是让德国人始料未及,而当协约国也颇有默契的时候,德奥彻底凌乱了!不是我不知道,是这个世界变得太快!战友和敌人之间的界限怎么就那么模糊了呢?。…。
虽然意大利做出了种种异动,但是和成为敌人还有很远的距离,经过一番紧急讨论,德国人采取了两手准备,一方面设法稳住意大利。而另一方面德国需要和华夏谈谈,以便解决双方在某些问题上的“误会”!而意大利方面似乎也愿意和德国好好的磨磨洋工!意大利做的有理有节,只是收缩方向而已,并没有做出进一步的反应,目前可以算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