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说你们家保险箱有一个黄金,本来就有这个黄金。你一开始不知道,你爸爸走的时候也没交代,后来你通过种种的遗嘱学习:哦,原来我们家保险柜放在那里,有一个黄金!这个叫做你本来有的。如果你现在到外面,跟某甲借三百块,跟某乙借三百块,跟某丙借四百块,你有一千块。这一千块是你借来的,可不是你本来有的。借来的东西,你死亡到来的时候全部归还,暂时借你用的。
所以,你如果是聪明人,要借假修真。你如果没有通过布施持戒忍辱的修行来启动你的善根,那你叫做借假不修真,借来以后再还回去,结果你的心性没有增长。所以,《法华经》的善根一旦启动就停不下来,因为它是你本来有的。
有一种情况,后面会说到,你堕三恶道,暂时停止,但是它不会退。《法华经》的善根一旦被唤醒,就是这个沉睡的真如一旦被你唤醒,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它可能会暂时停止,但是它那个招感力也会带动你遇到三宝。就是在地狱,因为你的第六意识昏钝,所以你没办法产生惭愧观照;但是你只要得到人身——你如果学《法华经》,一旦你来生得到人身,只要得到人身,就会快速成长。你最好不要到天上去,因为天上也是闇钝。得到《法华经》的人,除非不要让他得到人身,否则,得到人身他叫一个快速成长,因为他善根被启动以后就停不下来。为什么?因为是他本来的东西,他可不是跟因缘借来的。
这个地方说明了两种:就是你听了《法华经》以后,你最好是向妙光法师、八王子学习,烦恼轻薄,善根深厚,快速成佛。如果不幸,我们听了《法华经》,但是烦恼还是很重,那也没关系。你看弥勒菩萨,当初听了《法华经》以后不也是求名求利吗?但是你看他现在,等觉菩萨!是吧?
这个地方是讲到《法华经》听完以后的两种因缘。
己四、分明判答
今见此瑞,与本无异,是故惟忖:今日如来当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这一段是前面四段的一个总结。文殊菩萨广泛引用两万尊佛有相同的名号等等,最后说法入灭,弟子们有两种受益:一个是善根厚者受益,一个是烦恼重者受益。最后总结:“今见此瑞,与本无异。”我们现在看到的此瑞,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放光瑞相,那么跟“本”,“本”就是过去日月灯明佛所现的放光瑞相是相同的。所以文殊菩萨合理地推论,“今日如来当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是教授菩萨成佛之法,而且是“佛所护念”。这是三世诸佛一定要弘传的法门,是特别护念的法门,一定会以《法华经》做收尾的。
文殊菩萨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他绕开了义理的直接论述,而是用经验传承。我们看这个地方,文殊菩萨达到两个效果:第一个效果叫做化解疑惑,第二个效果是保持期待。
我们先看第一个。众生看到佛陀放光现瑞以后,他的疑惑因为两万尊佛的相续的出现而化解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是文殊菩萨亲自的经历。一个人亲自的经历讲给别人听,容易得到别人的信心,所以大家确定佛陀将说《法华经》,这个疑惑消失了。第二个,《法华经》的内容是什么?文殊菩萨避而不答,保留给释迦牟尼佛来说明,所以众生对这个《法华经》还是保持期待的。这个就是文殊菩萨巧妙的地方,他成功地化解了众生的疑惑,但是又保持了众生对《法华经》内容的期待。
这个是说明文殊菩萨的回答内涵。
戊二、重颂
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把它做一个重点的复习。
己一、颂广举曾见以答分二
这个重颂是说,文殊菩萨广泛地举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回答。回答当中分两科,先看第一个。
庚一、颂一佛同
尔时,文殊师利于大众中,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世 无量无数劫
有佛人中尊 号日月灯明
世尊演说法 度无量众生
无数亿菩萨 令入佛智慧
“尔时”,就是在文殊菩萨答释与会大众所产生疑惑的时候,文殊师利在大众中,“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念过去世”,在“无量无数劫”当中,有佛出世,号日月灯明如来。世尊出世以后干什么呢?演说种种的三乘法门,来度化无量的众生,使令无数亿的菩萨,依止三乘的法门,渐渐地悟入中道的智慧。
这个地方,当然他的核心思想在四种相同。这第一尊佛等于是一个前导。他举出了第一个时节相同,未来的两万尊佛在同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