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妙法莲华经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8章 第18集《妙法莲华经》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得见无数佛

供养于诸佛 随顺行大道

具六波罗蜜 今见释师子

其后当作佛 号名曰弥勒

广度诸众生 其数无有量

彼佛灭度后 懈怠者汝是

妙光法师者 今则我身是

这个地方说明佛陀说法灭度以后弟子们所发生的情况。“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就在佛陀灭度以后,第一件事情,在家居士就“分布诸舍利,而起无量塔”。佛陀灭度以后就有两个重要的工作:一个是舍利子的供养,一个是经典的结集。

当然就是各有各的责任了。在家居士就是赶快把佛陀的舍利子盖成塔庙供养。虽然佛陀的功德不在,但是起码把佛陀的相状留下来,让后世弟子能够结缘。第二个就是“比丘比丘尼,其数如恒沙”,在佛陀灭度以后得到很大的警策,激发他的精进。一方面弟子们结集经典,供养舍利;一方面大家得到了警策,刺激警策,各勤精进。这是佛陀灭度的一个一般的修行。

这以下就特别地提出两段的因缘。就是听了《法华经》以后,一个有善根的人跟一个有烦恼的人的情况,他们产生的生命的变化。

先看有善根而没有烦恼的人,是妙光法师。他“奉持佛法藏”,能够掌握佛法的全貌,对于理观事修完全了解,在八十小劫当中“广宣法华经”。八王子,都是妙光法师所开化。八王子听了《法华经》以后,当然是坚固无上的菩提心,而且也能够招感佛陀的教化。在佛陀的教化当中,一方面供养佛陀,修习福德资粮;一方面蒙佛陀的教化,“随顺行大道”,就“相继得成佛”,次第辗转地授记。最后一尊佛陀,就是八王子当中最后一尊佛陀,叫燃灯佛。他是 “诸仙之导师,度脱无量众”。古代的修行人,不管是声闻、菩萨,都叫“诸仙”,这是印度的一个通称。就是,他是所有修行人的导师,也能够广度无量众。

这个是利根人,他信解以后,马上如实地修行,快速成佛。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有一些烦恼比较重、业障比较深,但是他也听《法华经》了,我们看看发生什么事。“是妙光法师”有一个弟子,“心常怀懈怠”,他可能事情很多。他干什么呢?“贪着于名利。”他得到《法华经》,知道凡事从一念心性的角度来面对业力、面对烦恼、面对生死。但是我们不能否定人都是有烦恼的因缘,所以他也贪名贪利,而且是无有厌足。因为贪名贪利,就跟那些贵族经常往来,往来就把时间给浪费了,就“弃舍所习诵,废忘不通利”。对这个理观的智慧,就修一修、然后到处跑一跑、再修一修,就是有间断。“以是因缘故,号之为求名。”

但是,这个地方讲到一个重点:“亦行众善业,得见无数佛。”诸位!你得到《法华经》以后,你千万要注意一件事情,想办法不要让自己堕三恶道。如果你堕三恶道,虽然不会破坏你的善根,但是你的善根它没办法增长,因为三恶道的心闇钝。所以你看弥勒菩萨,虽然求名求利,但是他是有底线的,他没有犯四根本重戒,所以他保住了人身。他虽然说有烦恼,贪名贪利,但是他的所有的贪名贪利,是在一种不杀盗淫妄的基础之下贪名贪利。所以他得到人身,凭他的善根力就能够“得见无数佛”,得到佛陀的摄受。

佛陀有无量方便力,他本身又有真如的善根力,这个时候他就供养诸佛,又“随顺行大道”,就慢慢地具足波罗蜜,到现在遇到了释迦牟尼佛。在释迦牟尼佛结束以后,他是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他未来也可以广度诸众生,而且“其数无有量”。就说明,即便你有烦恼,只要你不堕恶道,你就是会不断地增上。

我们看最后的总结,“结会古今”。

“彼佛灭度后”,在日月灯明佛灭度以后,“懈怠者汝是”。你信解了这个一心三观的思想,但是你没有辗转地相续,坐一坐、到外面跑一跑、再坐一坐……但是你还是成就等觉菩萨了。“妙光法师者,今则我身是。”我因为不断地相续,我也变成等觉菩萨。这就是妙法的厉害在这里。

己二、颂分明判答

我们看最后的总结,“颂分明判答”。

我见灯明佛 本光瑞如此

以是知今佛 欲说法华经

今相如本瑞 是诸佛方便

今佛放光明 助发实相义

诸人今当知 合掌一心待

佛当雨法雨 充足求道者

诸求三乘人 若有疑悔者

佛当为除断 令尽无有余

这以下,是文殊菩萨引用自己过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