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按照经论来说,是先对治这个我,还不是对治烦恼。对治我,就是放弃主宰。你把这个我拿掉以后,证得我空,然后再对治烦恼,修不净观、无常观对治烦恼。它是先拔掉我见,然后再消除三界的思惑,贪瞋痴。从我空然后才开始对治思惑,就证得阿罗汉果,所以“而于诸漏,心得解脱”,就证得四果。然后进一步修学禅定,成就“三明六通八解脱”。
前面的解脱诸漏,叫做慧解脱。慧解脱,可能你是未到地定或者初禅,禅定很薄弱。为了要成就更多的神通三昧,你从初禅修到四禅,那你就不是一般的阿罗汉了,叫大阿罗汉了,就是俱解脱。有慧有定叫俱解脱。
这是第一时说法,总共四时。第二、第三、第四时说法的时候,共有“千万亿恒河沙那由他等众生”,也是因为修四谛十二因缘证得我空,不受一切法;然后从我空当中,来修不净观、苦谛观、无常观,就断了三界的思惑,“心得解脱”。
“从是已后,诸声闻众无量无边,不可称数。”从此以后僧宝成就。前面大通智胜佛是佛宝,佛陀出生以后他不是马上建立三宝,他先讲《华严经》,把大乘的根熟菩萨,包括凡位,包括初地菩萨都度了以后,开始讲《阿含经》。《阿含经》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让三宝住世,就是成就僧宝,就是修四谛十二因缘成就僧宝。
这个四谛十二因缘,我解释一下。三乘共坐解脱床,三乘,声闻、缘觉、菩萨,记住菩萨也在里面。也就是说,前面我们讲<譬喻品>的时候,讲三界火宅,佛陀说离开这个火宅的门只有一道。就是说,不管你是羊车,是鹿车,还是牛车,这个三乘,它一定要从这道门出去,没有例外。
很多菩萨以为说,我是修佛道的,我不需要出三界。那你的观念就跟佛陀观念相违背了。羊车、鹿车、牛车三道车,都是同时从我空的门出去的,只是菩萨的法门更高。菩萨在观我空的时候,他不执着我空而已,他是不起法执。不起法执不表示没有法,他只是对法不执着,不是说他连我空都不修的,不是的。
也就是说,三乘共坐解脱床,不管你是修什么道,你只要了生死,你一定要经过我空这个关键,没有其他的门可以走。就是你想成佛,一定要放弃主宰;你想往生,也要放弃主宰。说,我修《法华经》,圆教!也是放弃主宰。只是你站在一心真如的角度,观我如梦如幻,结果还是放弃主宰。就是结果一样,方法巧妙不同,如此而已。
所以这是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因为佛陀说,每一个人,不管你是修什么,离开三界只有一道门,那就是我空的真理。当然后面各自发挥,离开三界以后,菩萨跟声闻人那就各自发挥了,但是离开三界这一块,是三乘共修的,没有例外,除非你不想了生死。是这么个情况。
子二、转满字教法 分六:丑一、诸子出家;丑二、请转法轮;丑三、众人出家;丑四、受请讲经;丑五、说经时节;丑六、说已入定
我们看子二的转满字教法,讲大乘,讲中道。前面只讲空,这以下包括不空,讲空有无碍的中道实相,就是满字教。这地方有六段。
丑一、诸子出家
尔时,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为沙弥,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百千万亿诸佛,净修梵行,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十六王子在听完四谛十二因缘以后,就出家了。前面是说明,很多凡夫听到四谛十二因缘以后就证得我空或者是断了见思,成就阿罗汉,那么十六王子听了四谛十二因缘以后,他到底有什么受益呢?这以下说明,他有两种功德:
第一个,他的智慧,“诸根通利,智慧明了”。“诸根通利”,蕅益大师说这是六根清净位;“智慧明了”,这个是证得中道的智慧。六根清净位,相似即佛;智慧明了,是分证即佛。这是他的智慧。
第二个,他的福德力呢?“已曾供养百千万亿诸佛,净修梵行。”诸位你看,离开三界以后,那三乘人是各凭本事了。你看这三部车在三界火宅里面目标一致,就是赶快往那个我空的门奔去,但是一旦离开三界的门以后,那就各自表现了。声闻人可能就是到涅盘寂静去了,那菩萨呢?离开三界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做,就是亲近十方诸佛。记住:你只要修菩萨乘的,离开三界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供养亲近十方诸佛,然后净修梵行。以这样子的福德智慧两种善根,追求无上菩提。
这个地方的阶位,我们讲一下。
蕅益大师说,十六王子听了四谛十二因缘以后,不但没有成就阿罗汉,而且怎么样?成就“诸根通利,智慧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