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妙法莲华经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19章 第119集《妙法莲华经》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如是诸人等 顶受此经典

愿我于未来 长寿度众生

如今日世尊 诸释中之王

道场师子吼 说法无所畏

我等未来世 一切所尊敬

坐于道场时 说寿亦如是

“如是诸人等,顶受此经典。”这个“诸人等”,包括钝根的,经过无量劫的行菩萨道悟入一念信解;或者是利根人,利根人他一初心听《法华经》,他就马上一念信解。没关系,不管钝根、利根,只要你能够信解,而且欢喜受持《法华经》,你自然会发愿。这一点很重要。你信解以后,你自然会观照。因为你知道你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你当然会想要去花更多的时间去经营你的内心,因为它是你的根本,这一切的生命是你的内心变现出来的。你产生观照以后,你自然会发愿,一定会发愿的,发愿要成就的。

发什么愿呢?“愿我于未来,长寿度众生。”我也能够成就法身的功德,由法身而所谓的从本垂迹,产生应化身。就像今生的释迦牟尼佛一样,他出生在尊贵之家,诸释中王;然后他在尊贵当中,就开始出家;出家以后,在道场安坐而成佛;成佛以后,转法轮,“说法无所畏”。所以愿我等于未来世中,“一切所尊敬”,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庄严美妙的应化身,而且这个应化身安住道场的时候,也是为一切众生宣扬《法华经》的一佛乘的思想,来说明法身功德常住的概念。

这个地方讲到,你的信解的善根会产生观照的善根,而观照的善根产生愿力,而这三种都不会退,不退转。诸位!我们学《法华经》的特点在哪里?它不是产生观照那么简单,它会让你所有的善根都比别人坚固。所有的善根,包括布施,包括持戒,包括念佛。

我们凡夫最大的麻烦就是退转的问题,尤其净土宗。就是说,我在平常的时候,我身体没有什么大的毛病,我把冷气打开来,我把那个密闭的窗户关起来,电话暂时离开,我可以专心地念一千声佛号,每一句佛号清楚分明。可以。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我怎么知道我这个功力在临终的时候能够表现出来?不要说百分之百了,我临终如果有佛堂的百分之八十就够了,我就觉得心甘情愿了。那这件事情,你怎么知道,你平常的功力,在临终的时候,内忧外患,在加护病房,在别人甚至于哭闹的情况之下,你还可以把你的信愿的善根现出来呢?这个就关键了。这种关键你没有弄清楚,那你的往生永远充满着不确定,就不知道,也没有人知道你临终会怎么样。因为你的成败是由外境决定的,那谁知道你临命终是怎么样呢?谁知道你是怎么死亡的呢?

所以这个地方,《楞严经》就提出一个概念,叫做不生灭心跟生灭心的观念。就是说,如果你的善根是假借因缘法——外境建立起来的,这是生灭因缘。第二个,你的善根是透过理观安住而建立起来,那就不生灭了。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方说临终见佛往生好了。如果你认为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是在十万亿佛土外,当然这也是佛说的,也就是说,你的信解,你对极乐世界的信心跟了解,是来自于“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依报庄严,“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好,你依止这句话而建立信解,也可以。那么这样子讲的话,你往生只有一种情况,就是有来去。阿弥陀佛要从十万亿佛土过来,然后他再把你带走。阿弥陀佛从十万亿佛土来,再把你带到十万亿佛土去。所以你的心中是向外期待阿弥陀佛来接引。这种从因缘建立的信解叫做心外求法,你的心是建立在生灭心。

生灭心,《楞严经》叫做离尘无体。就是你最好保证,你临命终的时候是安稳的状态,你一旦发生车祸或者是你临命终时候有重大的病痛,拖了很久阿弥陀佛都没有来,那你的信解会动摇。因为你的信解是从外境安立的,而从外境安立信解的时候,你一定要在风平浪静的时候你的信解才建立起来。就是它有很多因素,因为因缘法就是,诸法因缘生,它很多条件。任何一个条件一变,这整个因缘就变化了。也可能你临命终的时候,你还没有死亡,你认为你要死了,而阿弥陀佛是临终才来,所以你久等阿弥陀佛没有来,你就开始怀疑了。所以,你一旦把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建立在心外的十万亿佛土外,你的往生的变数就太多了。就不是阿弥陀佛的问题了,你因为你自己在那边打妄想,你很容易产生妄想。

但如果你今天把阿弥陀佛跟十万亿佛土建立在你内心本具——这十万亿佛土是我心具,是我心造。我内心本具,我用忆佛念佛把我心中本具的阿弥陀佛现出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