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妙法莲华经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22章 第122集《妙法莲华经》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做布施,专心地去做六度,他心中是无障碍的。第一个,圆伏五住。

第二个,他已经福慧双修了。他从前面的随喜、读诵建立理观,慢慢地历练以后,他是全方位地投入六度,所以他福慧双修。所以这个人是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简单地说,这个人成佛是怎么样?迟早的问题了。“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前面说了,已经很接近了,甚至于眼睛已经看得到了,所以你可以提前把他当佛陀一样供养。是这么一个情况。

这个<分别功德品>是很特别的,正如蕅益大师说的,“本门得道如此之多,一切诸经皆所不及”。我们看《法华经》,他要么不成就,他一旦成就都不可思议,要么成就法身,要么成就相似位,要么圆五品。

就是说,你如果要学《法华经》,你要有一种长远的眼光,你不要太在乎一时的福报,一时的安乐,因为《法华经》的道前准备时间要花很多。你看你名字位,你要闻经达理断疑生信,建立信解就要花很多时间,你要听《法华经》思惟,如理思惟。到了观行位,这个时候就是关键时候了,息诸缘务,随喜、读诵,然后慢慢历练,说法,到兼行六度、正行六度。所以圆教的修学,它准备的时间、潜伏的时间非常的久,但是它一旦开花结果,都不可思议,因为它的依止点是法身。所以它一旦这个花开出来的时候,那可不是空性可以比的,那是跟佛陀同样的等级的。所以圆教就是说,它准备的时间长,它内观的时间久,但是它从内观开始,产生从空出假的时候,那功德就不可思议了。

所以蕅益大师说,“未开圆解,不得辄论修证”,你没有真正能够安住真如、成就理观之前,不要轻举妄动地去面对因缘法,因为它容易带动烦恼。就是你这个功德容易有过失,容易退转。

《法华经》,其实总体来说是成佛的捷径,所以说“本门得道如此之多,一切诸经皆所不及”。但是它前半段很难走,就是你要耐得住寂寞,甘于平淡,你要不断地内观,这个道前准备时间很长。但是一旦成功以后,那真的就是大白牛车了。

所以,修圆教的人,要么看起来很平常,你一旦发现他不同的时候,那就是不可思议了,那就是六根清净位了,就是我们下下品说的<法师功德品>。在圆教的相似位之前,你完全看不出他有什么变化,包括名字位,都看不出来。但是他要么不开,一开出来就是六根清净位,那个不可思议了,他的六根活动通于十法界了。

我们看下一段,<随喜功德品>。

我们先看这个标题,看附表第四十一,五十八面。我们先看第一个,解释品目。

一、解释品目

“随”者,闻深奥法,随顺事理无二无别。“喜”者,庆己庆人。以此自行教他为因,能生殊胜功德为果。因果合称,故名< < 随喜功德品> > 也。

又“随顺理”者,了知人人现前一念心性,即是诸法实相之体,亦即诸佛所证本地久远三身之体 。“随顺事”者,闻佛三世益物,时空无尽,毫无疑惑。即广事而达深理,即深理而达广事,故云事理无二无别。

我们解释这个品目。

随喜功德第一个,“随”。这个随就是随顺,就是我们透过前面的听闻深奥之法(这个深奥之法包括前面的迹门的佛陀的智慧,也包括后面的本门的佛陀的功德,简单说就是一佛乘的因果),你能够对于因跟果的事理产生随顺。这第一个。

随顺以后,接下来就是欢喜。这个欢喜也分成两个:一个对自己的欢喜;一个是对佛菩萨的欢喜。“庆人”就是对佛菩萨所成就的法身功德的随喜,“庆己”就对于自己修学佛陀的智慧,一心三观而感到信解欢喜。这两种欢喜。

那么,以此随顺欢喜来自行教他为因,招感未来殊胜的功德为果,因果合称叫<随喜功德品>。就是因为你随喜佛德,也随喜佛慧,所以你未来有广大的功德,所以叫做<随喜功德品>。

不管是佛德跟佛慧,都有事跟理。我们先看佛陀功德的事理。

“了知人人现前一念心性,即是诸法实相之体,亦即诸佛所证本地久远三身之体。”这个随顺诸佛的理就是佛陀的法身,这个法身就是一念心性,也就是诸法实相。“随顺事”,这事就是因缘,它的作用。就是法身有什么好处呢?它能够生起三世益物,它能够在无量的时空当中现身说法,广度众生,无有穷尽。这个是没有疑惑的,就随喜,随喜佛陀的功德。

第二个,随喜你的理观跟事修。佛陀智慧也是有理跟事。“即广事而达深理,即深理而达广事”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