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妙法莲华经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22章 第122集《妙法莲华经》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从修行的角度,我们的理观当然是一心三观,就是观想“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所以一切法是如梦如幻,唯心所现,这个是理观。但是这个理观要有事修,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五种法师,受持、读、诵、解说、书写。

这个读诵,诸位,读诵有两种:一种是五种法师,这个是约法门,修行的法门;读诵又有约品位,就是“读诵品”,这个是讲观行的浅深。所以读诵它也同时是法门,那么法门就通于所有品位了;另外一个,读诵是偏讲“读诵品”,这个不一样。

总之,五种法门是一个事修,由事修而帮助一心三观的理观,由理观又产生另外一个事修,那另外一个事修就是六度万行了。就是在因地的时候,是透过五种法门帮助理观,那么慢慢地就是六度的历练,这是事修。

总而言之,这个随喜功德有两个:一个是随喜佛陀的功德,第二个是随喜佛陀的智慧,就修理观事修。那当然,重点在修随喜佛陀的智慧,这一段讲的是智慧。

我们看第二个,经文要义,有两段。我们先看第一段。

二、经文要义

(一)前品佛陀详细分别,听闻佛寿无量,所得种种功德利益。其中包括深位菩萨所成就之“证圣益”及“发心益”,及中位菩萨所成之“佛世四信”及“灭后五品”之益。今品特为佛灭之初心菩萨,但有“一念随喜”,未及事修,所获之功德。

前面的<分别功德品>是详细地分别我们听完法身常住的功德以后而产生的利益,这个地方主要包括深位的菩萨。深位菩萨有这个“证圣益”,就是法身菩萨有十一种的证圣,以及相似位的发心。这个是深位菩萨。

也包括了中位菩萨的“佛世四信”、“灭后五品”,就是观行位的。你可以有两条路:一个从四信,一个从五品下手。这是中位菩萨。

那我们初心菩萨呢?初心菩萨就讲到<随喜功德品>,佛陀特地为佛陀灭度后的初心菩萨开示。我们在学习《法华经》的时候,读诵《法华经》的时候,产生一念的随喜,包括对佛陀功德的随喜,也包括对一心三观的随喜。这样的随喜,未及事修,没有谈论六度万行,就是一念的随喜而已,那么它到底有什么功德。本品就说明这个随喜的情况。

(二)本品除正说闻法内观所生之“随喜转教”功德外,更兼明听法劝人所成之功德,其中有四:一自往听法;二分座与人;三劝往听经;四具听修行。

本品所说的随喜功德,其实有浅深的差别。从深处说,这种随喜叫做随喜转教。这个是观行位了,就是蕅益大师说的内心的随喜。他不但是信解,还有产生观照,甚至于为人说法。这种随喜是深,是属于五品观行位了。

那我们凡夫的名字位是什么呢?我们的随喜叫做听法劝人,属于外在的随喜。这个包括了四种:自往听法、分座与人、劝往听经、具听修行。就是,我们自己不能产生观照,我们只是一种简单的信解产生随喜。那我们没关系,我们可以去听闻,去劝人听闻,或者别人听闻的时候做种种的护持,这样子也是功德不可思议。

所以这个随喜有浅深两种差别:深处来说是内心的随喜,是观行位;浅处来说是外在的随喜,是名字位。这一品主要讲两件事情。

己二、广格量初品功德 分二:庚一、弥勒请问;庚二、如来垂答

我们看二百九十二面,己二的“广格量初品功德”。前面的五品,佛陀特别把初品放在后面,就是来加被我们初心菩萨。

庚一、弥勒请问

先看庚一的“弥勒请问”。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法华经随喜者,得几所福?而说偈言:

世尊灭度后 其有闻是经

若能随喜者 为得几所福

尔时,就是佛陀先讲深位菩萨的法身跟相似位的这种圣证以后,接着讲中位菩萨的四信五品,最后讲到初心菩萨的随喜品。在讲这个初品之前,弥勒菩萨就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他听闻《法华经》,包括一佛乘的果地的法身常住,包括一佛乘的因地的一心三观,而对这个佛果跟佛慧生起随喜,那么这个随喜有多大的福报呢?它这个重颂的偈说:世尊灭度后,若有人听了《法华经》,而内心产生一念的随喜,未来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福德?

这个随喜,蕅益大师说,这个人有两个特点:第一个,初心;第二个,初闻。我们解释什么叫初心,就这个人是初学佛,当然是善根深厚的初学者。第二个,初闻,他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