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追求快乐,那你人生只有两种结果:
“得时多怖畏。”欸,你福报现前了,财富现前了,你的美好眷属现前了,但是你快乐吗?没有!因为你求来的。你会知道这件事情是很脆弱。你知道“因缘和合,虚妄有生”,你稍有智慧,你也就知道“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它有失去的一天。所以,得到的时候你也没有真正快乐,因为你害怕失去,所以“得时多怖畏”。
好了,总有一天,它总会离你而去,不管财富,不管眷属,“失时怀忧恼”。所以“一切无乐时”,你从头到尾没有得到真正的快乐。因为什么东西你一旦追求,你就落入了二元对立,就落入得跟失。得到了,怖畏;失去了,忧恼。所以你从来没有快乐过。
为什么?重点就在这句话:“诸欲求时苦。”所有的快乐没有错,快乐本来就是善业所招感,错就错在“求”!“诸欲求时苦。”你千不该万不该,就不能有追求快乐的心态。欸,不追求快乐,我们追求什么?追求安稳。你把自己安稳了,快乐自然出现。诸位!你要知道,你有福报,你自己会出现快乐。但是你不能求,你要让快乐自己显现。这种快乐,你不是求来的,你得到的时候不会怖畏,失去也不会忧恼。
所以这个关键。就是说,你修一心三观,安住在镜子,你开始慢慢脱离灰尘的时候,佛陀说,我不敢保证你没有痛苦,因为痛苦是业力,但痛苦是瞬间的。其实痛苦对我们伤害不大,你说我没有饭吃,这是瞬间的痛苦。但是忧恼不是,它是一辈子挥之不去的,那就是你心里的结,这挥之不去的,它跟着你一辈子。而忧恼靠福报也没有用,有些人福报越大,忧恼越多,因为你求的越多。就是你不能够向外求,你要向内安住,你让福报来找你,而不是你去找福报。不是,不是这个意思,你要让快乐来找你,不是你去找快乐。
你向内安住以后,你说,欸,我这个人福报很大,我什么都不求,我吃亏了!你放心好了,该你的福报一点都跑不掉,它会以一种无过失的快乐出现,一种安稳的快乐出现。你要相信因果。你不可以说,欸,我不要福报,福报就消失掉。没有这回事情。那你这样子,我不要业障,业障就消失掉。不可能嘛,是吧?但是福报最怕你去求,求了以后,这福报就变质了,变成得失了,你落入得失的恶性循环,那这福报就害了你了。它给你快乐,但是快乐当中充满了忧恼,那这种快乐不要也罢。所以修行理观的人,第一个,今生消除忧恼。因为你不再求了,随缘消旧业,就这种概念。
辛二、业障转变生报
看第二个,业障转。这个业障转是生报,就来生。今生没办法转业障,今生是转受用,这个果报。来生转业障。我们看业障怎么转。
又无病痛 颜色鲜白
不生贫穷 卑贱丑陋
你受持《法华经》,就是福慧双修,就是消除罪障,所以你来生没有病痛。没有病痛,你的颜色就特别的光明,特别的健康。第二个,“不生贫穷,卑贱丑陋”,就是富贵庄严。因为你受持《法华经》,我们讲五种法师,你在读诵的时候,你要怎么样?修十种供养。你好歹会点一点香,你会赞美《法华经》,你会礼拜《法华经》,身口意,对不对?所以,你在修《法华经》,不但是智慧,你还修福,所以来生身体健康、富贵庄严。这个你今生可能看不到,但是你来生一定会看到,这个是生报。来生会没有病痛,不生贫穷下贱。
辛三、烦恼障转转后报 分二:壬一、别明三烦恼障转;壬二、总明一切烦恼障转
烦恼的改变是最困难的,叫后报。可能是第三生,也可能要一百生,它要慢慢的。后报就是第二生以后。那么这个后报有一个别明跟总明。
壬一、别明三烦恼障转
众生乐见 如慕贤圣
天诸童子 以为给使
这个地方讲转贪烦恼。这个修《法华经》的人,他慢慢地会从灰尘的执着转到对镜子的安住。所以,他的第一点,就是这个人的烦恼会淡薄,他不会完全断除,但是会慢慢地轻薄。你烦恼淡薄以后,人至无求品自高,众生会由心地去尊重你,就像欣求圣贤一样。乃至于诸天,诸天他有神通,他看到你内心淡薄无求,他会敬重你。所以蕅益大师说:多贪之人,人天轻慢;无贪之人,人天敬重。一个人你越淡薄,人家会尊重你。这第一个,贪烦恼转变。
第二个,转瞋心。
刀杖不加 毒不能害
若人恶骂 口则闭塞
我们说过,修《法华经》有三个指标:慈悲、智慧、忍辱。这个